不怕苦也不怕累!机器人开始扮演铁道上的“钢轨医生”

     春运,是人类每年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,而纵贯中华大地的铁路钢轨,则承载着一份份沉甸甸的归家之心。因此,铁轨的使用状态、伤损情况,便直接关系到了旅客能否安全返乡。

     而今年春节,比往年要来得早一些。


  在铁路运输系统中,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工人。工作紧张、任务繁重,是他们每天都要承受的工作压力,因为工作的特殊性,他们被称为铁道线上的 “钢轨医生”。

  他们每天使用钢轨探伤仪,检测钢轨内部有无伤损,确保伤损钢轨能在第一时间被“确诊”。春运期间,他们更是需要随时监测钢轨的情况,确保上亿旅客的安全。



  探伤工每天的工作任务就是要推行探伤仪器检查钢轨伤损情况。他们的工作粗略分为两大项,一项是使用仪器进行检测,每天需要推着仪器行走十几公里,另一项是使用手持探测仪器对钢轨关键部位进行检测。在这个过程中,探伤工需要控制巡检速度,太快了怕遗漏隐患。

  每两个探伤工要负责一台超声波钢轨探伤仪,探伤仪通常能达到近百斤重。这意味着,在完成日常长线的探伤铁轨作业期间,探伤工要抬着近百斤重的仪器上下道近百次,而这样的工作强度对于探伤工的体力和耐力都是一种考验。

  伴随着交通轨道版图的日渐扩大,铁轨探伤检测工作一直面临着效率低、成本高、压力大等诸多难题。高效率检测与智能化升级已成为铁路安全检测的必然发展趋势。因此,铁轨探伤巡检机器人应运而生。


轨道探伤,机器人大展身手

  轨道探伤巡检机器人通过自身携带图像视觉模块、超声波探伤作业模块、数据传输模块、驱动行走模块,在运动状态下实现对铁轨状态进行连续图像采集,对钢轨表面损伤、轨枕缺陷,钢轨扣件异常等缺陷智能识别和预警定位。

  机器人主要依靠超声波检测技术对铁轨状态进行检测。在探伤技术体系中,超声波检测技术已取得广泛应用,其依托于超声波的传播原理,在传播途径中遇界面时将发生反射,并由指定装置接收反射波,从而以此来揭露被测件的内部缺陷。

铁轨探伤机器人功能特点:

1、集成超声波探伤、轨道巡检、图像识别等多种检测模块,提高检测效率。

2、机器人由锂电池供电,并且具有强劲的动力系统,可进行高速行走作业。

3、机器人可进行远程控制,同时能智能识别障碍物,自主避障。

4、机器人后台可以设置巡检探伤任务,机器人按计划进行巡检。

5、机器人可自动进行巡检作业,提高巡检效率,节省人力成本。


无人作业,铁路发展新趋势

       据统计,我国铁路运营里程连年增长,由1978年的5.2万公里,到2018年底的12.8万公里,在2021年运营里程增长到15.1万公里,路网规模和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,中国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、速度最高、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。

       随着铁路线路里程、运输密度的逐步增加,加上机器人技术、人工智能的发展,钢轨探伤机器人将会成为钢轨探伤作业的绝对主力。铁轨探伤机器人将与大数据平台、5G无线通讯组成了一道周密的钢轨探伤作业网络,高效发现和排除钢轨损伤隐患,确保人员人身安全及铁路运输安全,引领轨道交通行业创新升级

粤ICP备20016813号
联系电话
18507699185  胡工
微信公众号

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